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98章矛盾的心情





  边锋努力回想,却怎么也想不起来,脑子一片空白,再深想下去就觉得隐隐有些头疼。

  自己到底是否婚娶,他也不能肯定,因为有些事他的确不记得了。

  哎,顾长明一看,赶紧摇了摇头:“那算了,那算了,我可不能对不起阿念了、

  就想着你一个清清白白,清清朗朗的边公子,一表人才。比村里的小伙子都强多了,能给阿念找个这样的女婿,我也心满意足了,却不曾想到你有没有婚娶之事?是我唐突了。”

  边锋闻言。又好笑又隐隐有些失落,又为顾长明这个当父亲的能及时悬崖勒马,有些感动。

  至少顾长明不会真的为了那两分地,就不管女儿的终生幸福。

  顾念是个有自己主张的人,如果她不愿意,顾长明逼迫她,顾念肯定会着急上火生气的,说不准以后还不理他了。

  看着顾长明颓然离去的背影。边锋摸了摸自己的脑袋,那里因为过度的思考,有一丝丝刺痛的感觉。

  边锋叹了口气,这时他忽然想起,一早要去顾平家探查的事情。

  见顾念在屋里没有出来,这种事情他也不好亲自去劝说她,还是先去了解一下顾平的事吧。

  结果,边锋到村子里就听说张氏到处找顾平,但是都没有顾平下落的事。

  顾平自己挖的坑也够深了,一时半会儿估计找不着了,那地方只要没有人特意去挖,顾平这辈子就草木同朽了。

  就算被挖出来,边锋也不担心,大雨早就冲涮掉了一切可以调查的痕迹。

  顾念说顾平和外界有联系,那是用什么联系呢?

  临了,边锋在顾平家里,终于发现了顾平和外界联系的手段,顾平养了一窝的信鸽。

  那信鸽一看就是训练有素,腰肥膀大,十分精神,脚上还套着脚环,都各有编号。

  边锋数了一下,这些在窝的信鸽现在共有12只,如果之前顾平有放出信鸽的话。早晚还是要飞回来。

  边锋暗暗记下这12只鸽子的编号,然后就准备守株待兔,等着顾平的放出去的信鸽飞回窝。

  他估计张氏和顾莲花他们都不知道信鸽的用途,只会当成普通的鸽子,因为张氏到现在连对丈夫的身份都不晓得,可见顾平是隐藏极深的。

  边锋正要离开,却听屋里顾了了一声声的惨叫,喊疼,张氏正在安抚他,但明显安抚不住,顾了了手敲在床板上,敲得“咚咚”响。发泄着身上的痛楚和内心的不爽。

  边锋不禁露出一丝冷笑,迅速转身离开了。

  顾念被顾长明气回屋后,倒也很快冷静了下来,觉得自己太过失态了,这样做岂不是会让边锋没有面子?

  这事是顾长明提出来了,和边锋并没有任何关系,自己这么过激的反应,会让边锋觉得很难在这里呆下去吧?会不会他一生气就走了呢?

  想到这,顾念的心就悬了起来,而且,她在心里想到边锋一口答应要以身相许的表态时,竟然有丝丝的甜蜜。

  顾长明说出这个荒唐主意的时候。边锋并没有一口的拒绝,竟然是迅速同意了,那他对她的感情,已经可以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吗?

  顾念脸上不知不觉竟浮出了一丝幸福的笑容,不过她的笑容马上又收敛起来,还是想到了那个最现实的问题,边锋不知道可成婚否?

  她是绝不会做小的……

  如果边锋已经成家立业,那她也只能疼能割爱。

  边峰回到顾家。顾念这时也已经调整好心态,站在池塘边,拨拉着池塘里的草,边锋上前帮忙。

  看到神情平静的边锋,顾念心里那点尴尬也就被抚平了,两个人默契地动起手来。

  顾豆从河边捞了些水生植物回来,边锋帮着他把这些植物倒进池塘里,水生植物能吸引喜欢水的浮游生物,如此一来,一个生物循环链就形成了。

  至于喂养的鱼,要不要放一些渔民养殖常用的药来保护生长,顾念倒觉得可能不要。因为毕竟是仙田系统里购买的,应该素质也会较一般鱼要强得多。

  顾米和顾田此时也砍了很多的毛竹下来,顾念便让他们把竹子去了竹梢,打通中间的竹节。然后一节套一节接起来,再放到山上的泉眼里,果然泉水就被引到了池塘里。

  别看泉流也不大,只有三根指头那么粗。但是架不住天长日久地流淌。

  见池塘里已经被撒上了草,池里似乎还有些隐隐约约的黑点在游动,顾豆仔细一看,辨出那是鱼苗,惊喜地道:

  “姐,池塘里已经有鱼苗了呀!太好了,我们得赶紧挖另一口。”

  顾念这时候便把顾长明带回来的消息说了一下,顾米和顾田听了都很兴奋。

  顾米说:“早就该这么做了,把地分给咱们,肯定把地侍弄地肥土松,要不然,都是公田,谁会出全力啊?”

  顾田听了,浑身干劲十足地说:“这下咱们能攒钱,种自己的田,叫我一天到晚都窝在自家的地里。我都愿意。”

  顾念道:“宗祠那已经开始了,你们要不要也去听听?”

  “好,走吧,一起去,这可是村里的大事,怎么能错过呢?”顾田道。

  开宗祠就是全村人都可以参加的意思,没有通知到他们,是因为只要有一个当家的去就可以了。其他的就是遵循自愿参与旁听的原则了。

  有空的去听,没空不去也行。

  既然手上的活都忙得差不多了,顾米和顾田就提出也想看看地要怎么分,几个人便赶紧往宗祠走去。

  到了宗祠,发现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热烈得多,基本上,村里的老百姓都来了。

  人太多,宗祠的院子里挤不下,只允许家长进去,其余的人都在外面围观。

  在外围观能看得清楚点的,也只有大门口这个有利的位置,门口此时已经挤满了人,所以其实大部分人都是被挡在宗祠的院墙外,站在一起聊天,交换一下彼此的想法罢了。

  顾念他们一到,就听到村里人都在热烈的议论。当然,议论的都是和分田地有关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