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7节(1 / 2)





  ☆、第十一章 裁衣服

  门扉刷的深蓝色的漆,柳叶巷六号在巷子最深处,隔壁传来阵阵饭香,文静随着家人一同走进去,院子根本没有,堂屋也不大。屋子有三间正房一间最里侧的厢房,文静被安排到了厢房,说是最里侧,但是屋子前后都有窗户,很是透亮,还能间或听到隔壁小孩子的哭声,烟火气十足。

  因为陈同勋帮了一天的忙,李澹很是感激,也不敢再耽误人家,让佣人们归置物事,自个儿则替陈同勋叫黄包车,还许诺等收拾好了之后再请陈家人过来玩。

  文静则和江氏坐在堂屋的椅子上,郎氏让顺婆帮忙收拾屋子,江氏起身帮婆婆按摩,郎氏不禁抱怨道:“我这把老骨头都差点散架了。”

  小姐是不能做杂事的,文静原本想和利妈一起进去,被老太太叫退了。她感叹,为什么家里人还是认不清形势呢?他们现在就是穷人了,无权无势,本来就应该本本分分的做事,不再摆架子。

  柳叶巷的房子收拾了三天才算顺当,李澹的工作也还算顺利,虽然只是一个图书馆的临时工,但一个月二十个大洋,还是勉强可以过活的。

  工作虽然清闲,但李澹常常能拿一些书籍回来,文静原本就聪慧,每日女红也不做了,成日抱着书看,郎氏虽有微词,但是到底她也算贞静,不常出房门,她也算是欣慰一点了。郎氏自打来到上海,就不自在,出个门子就能碰到露大腿的女人,明明天气还不热,一身高开叉旗袍,外边罩个哔叽大衣或者骆驼绒的大衣,还一个个的觉得自己多美似的。

  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,文静也渐渐适应了上海的生活,习惯了这里的吵闹,还难得碰到可以出门的时候。因为江氏要带她出去做衣服,必须量体裁衣才行,所以文静也能出门了。

  她把一头长发用梳子梳好,没用头油,只是随意编了两条辫子。江氏看她这样,不由得摇头:“你一个大姑娘家怎么打扮的这样素了,我上次不是让利妈给你买了几根头绳和卡子,怎么不戴上?”

  文静催她妈妈:“哎呀,我就不想那也,再者女儿又不丑,不必那样打扮。”

  她是真的不想再挽髻了,主要是头皮勒的疼,而且在外边老是被别人用那种眼光看,那些人仿佛在说她就是从旧社会来的人。

  江氏叹了一声,也再不多说什么,带着她和利妈一起出去。文静好奇的望着街上的一切,很是新奇,比如一出巷子,往前再走就有熟水店,利妈说要叫“老虎灶”,就是比较低价的茶水店。很多做苦力的人都在这里歇脚,卸下身上做工的工具,吃些茶点。

  柳叶巷附近许多租房都是租给穷苦人住的,他们大多都是从别的地方过来上海谋生的,有的在工厂做工,有的做些小买卖。这些人凑在一起,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住宅区,江氏随手招了一辆黄包车,去了上海的福州路上的制衣店,这还是方珊娜介绍的。

  不得不说方珊娜虽然其貌不扬,但是很擅长打扮,为人也很热心。好些地方都是她介绍的,正如同文静的哥哥文诤也在陈同勋的介绍下进了一所高中,这次读高中的钱是李澹提前支的工钱,因为要从郎氏手里拿钱也实在是太难了。

  还好江氏手里有些余钱,她和利妈从附近的一些工厂偷偷做些手工,俩人挣的钱虽然微薄,但江氏想让女儿也体面些。

  毕竟丈夫写信去了陆家,如果陆家真的认下这门亲事,少不得还要来家中说亲,她当然要把女儿打扮的靓丽些,鉴于上次利妈的多嘴,江氏并未把这件事情告诉她。

  车夫在福州路上停了下来,文静下了车就能看到青莲阁商场,商场下面是个小吕宋,右边是群芳会唱。利妈不由得赞叹:“果然是上海,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气派的地方。”

  往右边行八十米左右,就能看到一家裁缝店,这种地段的裁缝店,装潢的富丽堂皇,甫一进去,就有小伙计迎出来。小伙计嘴巴也顺溜:“这位太太,本店最近售出最多的就是这种哔叽大衣,物美价廉,您看看,还有不少种颜色可以选择?”

  这种地方的伙计天生一双富贵眼,江氏看起来穿着体面,但打扮老旧,老式打扮。这家的小姐梳着大辫子倒是水灵,但是衣裳样式陈旧,一看就是不那么有钱的人家。若是有钱人自然推荐那些上档次的羊绒或者洋货,但这中等之家最好是介绍哔叽这等稍微便宜点的。

  “这些都是多少钱的?像这件春装?”

  伙计笑道:“我给您说啊,这些时式春装衣料每件六尺售大洋一元。方才给您介绍的条子纱哔叽,每尺大洋二角。”

  这种条子纱哔叽都很软,也算便宜,文静看到印花的哔叽,鲜亮好看,便问起。伙计道:“这个比方才的贵一角钱。”

  江氏想了想自家手里还有五块现大洋,倒也可得,花了一个大洋给女儿买了料子,又有裁缝出来替她量体,此量体是西洋量法,身长、挂肩,腰长,袖口等,工钱也花了五角钱。

  掌柜的写了条子,江氏拿了条子存于荷包中,正欲出来,倒是碰上熟人了金娇儿了。金娇儿也是由着妇人带着,她理着齐耳短发,水蓝色的攀襟褂子,黑色的裙子,倒是跟在绍兴变了个人似的,若不是熟悉的样貌,文静都不敢上前认去。

  她眉舞飞扬着,见到文静了,就上前来说话。

  “文静,江姨,你们也来上海了吗?”他乡遇故知,金娇儿有那么一丝高兴。

  文静笑道:“是啊,跟我爸妈一起来的,姐姐以后找我玩去,我们家现在住柳叶巷。”她对金娇儿也是很同情的,毕竟金父和金家的祖父母实在是太过于薄情了。

  江氏也是个和气人,诚邀金娇儿以后去玩,金娇儿身后的女人却皮笑肉不笑道:“娇儿,这是你认识的人啊?”

  “是啊,舅母。”金娇儿撇了撇嘴,似乎不满她舅母的态度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  文文头一次上榜,麻烦亲亲们多多留言,谢谢。

  ☆、第十二章 文静要卖包子

  江氏以前也做过官太太,看金娇儿舅母的样子,也知道她大概不甚痛快,同时也猜的出金娇儿的处境恐怕也不是很好。人都有恻隐之心,江氏也不例外,她笑着对金娇儿的舅母道:“娇儿和我们老家是一个地方的,她舅母啊,有空让娇儿找我们静儿玩。”

  金娇儿的舅母“嗯”了一声,不欲搭话,态度明显。

  泥人还有三分性子,江氏见状,对着金娇儿颔首,拉着女儿文静回家了。也因为回去晚了些,顺婆对利妈似乎有些怪罪,因为家里做饭的人变成了利妈,她只要晚回来,郎氏说顺婆就会晚吃饭。

  文静在房里小声和江氏说道:“这街上哪里没有熟食店,随意买点回来也就是了,何必这么急急忙忙的让利妈去。”

  “又混说了。”江氏嗔了一下女儿。

  过了七八天利妈才去裁缝店把新衣服拿回来,回来的时候竟然带了金娇儿回来,她手里还提着两盒点心。利妈解释道:“我去拿衣服的时候也碰到金小姐了,她说要来看咱们二小姐,这不,我就带她来了。”

  文静原本和金娇儿泛泛之交,如今见她礼数周到,还亲自上门,所以印象很好,请了她去屋里说话。文静的屋子收拾的干净整洁,窗台上还摆着一株栀子花,清香扑鼻,金娇儿羡慕道:“真好,你一个人就拥有一个房间。”

  她是个爽直的姑娘,看文静拿了一盘煮花生给她,“啧啧”称好。

  “这有什么,如今我们家吃不起什么贵重的,唯有这些是从老家带来的,姐姐若不嫌弃,我让利妈装点给你带回去吃。”

  金娇儿不好意思道:“我是来拜访你的,没曾想还又吃又拿的。”

  文静多年的规矩让她无法和金娇儿一样,喜行表于色,她只微微笑着,问起她的近况,金娇儿看这模样还在读书,果然她开口道:“我在念初三,想考到北京读师范去,以后出来做老师,薪水可是不低了。”

  “真好。”文静托腮看着她。

  金娇儿看她这样,小声问道:“你不打算上学吗?我也知道你们家是旧式家庭,可现在女子和往日的女子不一样了,说个眼前的话,你若是去读了点书,就别说读大学了,就是读个师范,以后你也不必靠着别人,这世上谁也靠不住。”

  她最后一句话说的很真心,以她的性子,在学校交到好朋友不难,但是有些话也是不能随便和同学说的,难得文静和她是同乡,对她的态度也很友好,她有意提点她。

  文静苦笑:“我想不想的也没用,我家里人连门都不让我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