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分卷(11)(1 / 2)





  第13章 建明堂

  崔湜...马车消失在一片飞雪之中,漫天的飞雪飘落到杏色的桐油伞上。

  轱辘轱辘转动的车轮在过道处停下,车内探出一个妇人,四郎。

  阿娘。王瑾晨撑着伞回过神来喊道。

  收拾妥当了,咱们走吧。

  好。

  王瑾晨上车后理了理下裳,对着母亲愧疚道:让阿娘跟着儿子来回折腾,是儿子不孝。

  你既决定了便要万分小心,阿娘不求你能够光耀门庭,能够保全自己平安顺遂对阿娘来说便是万幸。

  儿记住了。

  洛阳

  萧婉吟跪于刚下朝回来的父兄跟前,萧至崇站在父亲旁侧劝道:阿耶都让七娘跪了一个时辰了...

  你闭嘴!

  嫡妻崔氏本想说些什么的也被这一声闷雷止住。

  萧婉吟静静跪着一言不发,萧安介窝着一肚子火质问道:你可知你在长安的事传到洛阳,人家是怎么传我们家的么?他将来是你阿姊的丈夫,你难道不知道自己有婚约在身吗?

  儿只是下水救人,她为何会落水,阿耶知道原因么?萧婉吟瞪着父亲反问道。

  你这是什么态度?作为一家之主,萧安介很快就冷下了一张不悦的脸。

  萧婉吟撇过头,阿翁从没有教过我要为了颜面而见死不救。又道:兴时图你之利,落败时避你之远,听到流言而不去查真正的是非,只顾着颜面与旁人的眼光,这样的夫家不要也罢。

  啪嗒萧安介听着弦外之音的话登时大怒的拍桌,你这是在指责老夫吗?还是老夫平日里太纵容你了。

  儿不敢。萧婉吟跪伏道。

  能以女儿之身下水救成年男子,你还有什么不敢的?萧安介睁着怒目指道。

  你别发这么大的怒火嘛,崔氏在一旁劝阻,七娘素来心善,又不喜与人争抢,郎难道宁愿听信外人的流言都不愿相信自己女儿说的话么?

  萧安介将胳膊肘搁在桌案上撑着额头长呼了一口气,我不管流言真假,单凭后嗣这一点,你与他绝无可能,为父将话放在这里,你下去吧。

  萧婉吟抬起头,旋即瘫软的趴在了地上,她让坐堂医这样说只是为了让王瑾晨与阿姊的联姻取消,同时也可为她断掉之后的隐忧,阿耶...

  下去。

  萧至崇走上前将妹妹扶起,七娘,你就听阿耶的吧,旋即凑近小声道:朝堂上皇太后殿下准备拆除乾元殿修建明堂,殿下疏远诸儒而亲近北门学士,阿耶正为此事烦忧着呢,待风头过了,你的事再做商议吧。

  萧安介虽对她发了怒火,但也未做处罚,甚至连禁闭都没有,萧婉吟便拽着哥哥的手起身,儿告退。

  初春的寒风从端门吹入太初宫,一个四岁左右的团子从大殿内飞跑出,年轻女子紧追,三郎,你慢点跑。

  小团子抬手搭在殿廊的圆柱上,呆呆的望着殿庭里的飞雪,姑母,你看,下雪了。

  廊道右侧过来的女官福身道:楚王万福。

  追出来的太平公主将一件厚实的袍子替小团子披上,转头吩咐内侍,将楚王带回德妃哪儿吧。

  喏。

  内臣应答的话音刚落,小团子便拍开他的手撒腿跑到妇人膝下,糯糯的喊道:阿姨。

  妇人穿着命妇常服,温柔的摸了摸团子的头,寻了三郎好久,原来是在太平长公主这儿。

  刚入宫,便从阿兄手里将三郎带出来了,正要命内侍送他回去,正好德妃过来了。太平公主回道。

  我就说,适才去了圣人哪里,圣人说三郎跟着长公主离开了。德妃再次摸着小团子的扎总角的小脑袋,若是长公主与上官才人无事,妾就先将三郎带回去了。

  好。

  殿廊逐渐变得安静后太平公主从袖子里伸出手,一片雪花落入掌心,不到片刻便为掌心的温度所化,明堂的事已经定下了么?

  上官婉儿点头,殿下准备让驸马的季父薛怀义充任督造。

  太平公主听后眉头大皱,旋即将摊开的手掌握成拳,什么薛怀义,什么季父,他不过是个市井无赖罢了。

  上官婉儿摇头,几片雪花飞进殿廊落在白裘的毛绒上,七娘来洛阳了。

  太平公主扭头道:是为了她在长安与那个什么家的庶子之事?

  嗯。

  太平公主旋即冷笑,这群世家将门第当脸么?四处攀附也不嫌累,不过我倒是很好奇,什么样的男人能让她心心念念了十年之久?我听说李昭德的幼子相貌堂堂,也与她相识久矣有倾慕之心,家世又好,为何不要呢?

  上官婉儿低头思索了一番,李元符我倒是见过,至于七娘牵挂的人,我也只是在七娘口中听说她们的过往,不是人人都看重家世,七娘也不是那种人。

  正月十四,五更二点时太初宫敲响晓鼓,街道的鼓声随之应声而起,绯袍官员爬上布灯的端门。

  垂拱四年,正月十四,岁在戊子,上元奉敕旨,金吾弛禁....

  贯穿城池的洛水上建有几座大桥,上元佳节,满载货物来往的牛车与马车数量骤然增多,家僮提着食盒从洛水之上的浮桥挤出进入了宋学士宅,姑娘,您要的鹿脯买回来了。

  给我吧。

  喏。

  宋令仪接过家僮从北市买回来的鹿肉脯转身去了父亲所在的书斋。

  咚咚!

  崇文馆学士宋之问正在写奏疏,听见门响后开口问道:何人?

  阿耶,是令仪。